公元1093年,62歲的蘇軾,被貶到當時最為偏遠的蠻荒之地——海南儋州。據史料記載,官員被貶海南,實際等同于流放,而且海南島當時環境惡劣,生存條件極為艱苦,所以流放海南島和被判處死幾乎沒有太多差別。
更何況,當時蘇軾已經六十多歲,身體也不太好,因此,剛被貶海南的時候,蘇軾的心情很是低落,經常自傷自嘆,不知何時才能離開這座困住自己的荒野之島。
當然有很多人以為,蘇軾或許會就此消沉下去,但沒過多久,他卻重新振作起來,并在海南開辦學堂,講學明道,教化日興,開啟了瓊州的人文之盛。
那麼蘇軾是怎樣走出人生困境的呢?原來,他參悟到了一個人生的真諦——雖然海南是一座孤島,但中原大地又何嘗不是一座更大的島嶼呢?
能困住一個人的,其實并不是荒島,而是自己的心!當你心中的格局大了,那麼再小的島也困不住你的心,但如果心小了,那麼任何地方都能將人囚禁至死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